今天的行程就是新七大奇蹟的Petra,由於從安曼到那裡約需3~4小時,所以天才剛亮沒多久我就出發了。
由於約旦國內80%以上是沙漠地區,一路上盡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景象,天空也總是藍藍的一片,沒有任何一片雲彩。
巴士到站後就有一堆當地的taxi司機前來攬客,在找人分擔車資的同時,剛好問到兩位來自美國的大學生也是要去petra,於是我們三人便一起走了,只是他們要先到guest house去check-in,然後再走過去。
從Guest house這裡向外看可發現到他們的房屋都建築在山坡地上,其實整個國家不是沙漠就是丘陵地,幾乎大多數的房屋都是建在山坡上。看到這裡,身在台灣的朋友可能會耽心他們"土石流"的問題,老實說,在這裡不太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,因為它是"沙漠"地區,長年缺水,全國的河流好像不超過兩三條吧?所以很難發生土石流的啦。
這家guest house似乎還不錯,考量他們剛到,還泡了杯茶招待一下。而我雖打算當天回安曼,但沾他們的光順便被招待一下囉。
[插播──Petra背景資料]
Petra佩特拉──粉紅玫瑰城
源於希臘“岩石”(petrus)乃一座被遺忘的古城,是2000多年前納巴泰人所建立的城邦,隱藏在阿拉伯峽谷內,在被重新發現之前,約有5、6百年期間是被世人認為它只是傳聞中的虛構城市。聽說它也是摩西出埃及後"點石出水"之處。對於它何時建造的還沒有確定的答案,只能依據其半埃及半希臘的陵墓樣式估計建於西元前6世紀之後(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時期)。
佩特拉整座城都鑿築於岩壁上,其赤褐色砂岩色彩聞名於世。這裡的岩石呈褐色、紅色、淡藍、橘紅、黃色、紫色和綠色等不一的色彩。各種不同顏色的岩層經地質變動而扭曲,在陽光的照射下,形成了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顏色曲線,因該城全為紅色砂岩,所以有「紅色玫瑰的石頭城」之稱。
此城周圍懸崖絕壁環繞,入口是條長約1.5公里的狹窄峽谷通道,名為“蛇道”。峽谷最寬處約7米,最窄處僅2米。
從進城到出城,我在裡頭共計花了6小時,雖整個人累到不行,也終於知道為何門票可以賣到3日券的原因──稱之為"城"果真不小!但看完Petra,說它是世界奇蹟的確不為過,雖然也因而錯失最後一班回安曼的巴士,但卻是個幸運的錯誤(後敍)。
其它資料:
一、1989年電影《聖戰奇兵》中印第安那•瓊斯到此地尋找聖杯,使佩特拉蜚聲遠播。
二、佩特拉古城佩特拉現有100多名居民,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裡。但我問當地朋友,他說沒人住在裡頭,就我個人觀察,所謂的居民應是指在裡頭過夜的那些小販罷了。
[好啦,大概介紹完,準備一起欣賞"它"囉~]
這是petra的售票口,1日票就要21JD(約1050台幣),買兩日以上的票似乎較划算(2日票26JD,3日票31JD),但由於聽說許多買了兩日、三日券的人,最後都因太累而只去第一天,況且我打算當天就離開,所以1日票較適合我。至於那兩個美國人都買2日券,我猜想他們應也不會去第二天才是。
以下的幾張照片就是接著要通過的蛇道,灑在岩壁上的陽光呈現出金黃的色澤的確很美,後來發覺我的照片好像沒有完全表現出來,大家將就將就囉~
這張照片中的我因逆光拍攝而不太清楚,但重點是後面岩壁上反射出的陽光還真美。
這是城裡的水道,古人就是以此引水到他處的。
我們邊走邊拍,突然發現其中的一位美國朋友不知跑到哪裡去了,我正想說要不要等他一下或找一下,這時身旁的朋友拿出了他們的迷你對講機,沒多久就把他call回來了,這設備我們國內應不難買到,有了它就不須透過昂貴的國際電話找人,和朋友在異地旅遊就不用耽心走散的問題了。
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座神殿──“The Treasury”,高43m、寬30m,下層是完整三角門楣及住廊玄關,上層則是設計分為兩邊的三角楣,上頭各有一隻老鷹,其間則為一座亭榭,亭榭上有科林斯柱柱頭,正面雕有埃及的ISIS神像,柱頭上頂的是一個大甕。
由此建築可想見它的工程難度一定相當高,從門口前的人影也可看出這殿堂的有多雄偉。整個建築涵括亞述、希臘、埃及等文化,雖似神殿,但其實是個陵墓(tomb),而這裡也是"聖戰奇兵"電影裡的拍攝地點。
(ps 門外的駱駝也叫Taxi,個人覺得牠們和神殿一起入鏡的照片還蠻有味道的。)
我跟駱駝的主人合影。
這是treasury前的地洞,約2~4公尺深,為預防遊客墜落而加上了鐵網,詳確資料我沒有,或迕是地窖之類的地方吧。
這是treasury的側門,看照片別以為很小,人大約只比下方的棚欄高一些而已吧。
這是另一道山壁上的小水道,鑿刻在約15公尺的高度上。
這是另一座陵墓,雖不像先前那座treasury那麼大,但也有三十公尺高吧。
走過狹長的蛇道後,終於來到城裡頭了,眼前盡是一片寬闊,而這裡也開始有些販售紀念品或食物飲水的商店小販的踪跡,目前的這家店是專售沙罐的攤位,這些沙罐是將沙染成各種顏色後,分次填裝於玻璃瓶內,使它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圖案,是沙漠地區很常見的紀念品。
這是用這裡的岩石做成的各式磁鐵,上頭刻的便是各處的神殿景點。
商店裡常見導遊帶著觀光客到店裡shopping,照片中應是店家口沫橫飛地向他們介紹產品的情形,如果您也是跟團來的話,應該有會機會坐在裡面聽他們吹牛吧。
鑿築於山壁上的是古代庶民的陵墓,依山建造、層層堆疊。
來到這裡,當然也要進去看看囉,不過裡頭只有一些遊客的垃圾,沒什麼東西,就是個洞穴罷了。
這是城裡唯一的一座劇場(羅馬樣式),上頭約有45列的座席,據聞可容納3000名觀眾,西元363年的一場地震使得它受到嚴重的毀損,但從目前的遺跡仍不難看出它昔日的輝煌。
這是仿照古代市集的模樣,也有幾位由他們的人著古裝扮成的商人。
這是另一座構築於山上的皇室陵墓(Urn Tomb),約有一兩百公尺高吧,要上去須爬一大段石階。據銘文所載,這皇室陵墓後來被Bishop Jason於447年轉換為教堂(church)。
路上偶爾有幾個攤位沒人擺攤,路過的我就順便充當個小販囉!
這裡的夏天還是蠻熱的,加上偶爾還有風沙,所以我如此的裝扮是必要的(又有人說我這樣比較帥了,我聽到了啦)!
看到許多人走著走著就坐在散落各處的石頭上休息,我在跟著歇腳的同時,也發覺到大家坐的是崩落的遺跡。
這裡是Nymphaeum,據說以前是噴泉,水是從對面山谷上的池塘接過來的,目前是被一株450年的老杜松所遮蔽(哪一株?是照片上其中一株嗎?都矮矮小小的樣子,sorry,我看不出來~)。
這些照片攝於colonnaded street,它原是圓柱林立的走廊,但據聞後來被洪水所沖毀而成現今的模樣。
★☆★同場加映★☆★
在treasury看到這些衛兵,我和許多遊客的白目症狀又犯了。
好吧!好吧!我知道有些人無法想像colonnaded street未被洪水沖毀前的情形,我剛好在網路上看到這圖片,傳上來給大家分享,夠貼心吧!
[此圖片轉貼自:http://nabataea.net/costreet.html]
蕭式宏你搞笑的樣子又出現了,不要丟台灣人的臉。
回覆刪除不會丟台灣人的臉啦,外國人都猜我從日本、中國、韓國這三個地方來的,很難猜出我是台灣人啦,哈!
刪除得確把臉遮住比較帥喔...
回覆刪除眼睛也遮起來就更完美了...哈
你...你...你...表達了許多人的心聲...
刪除我...代替大家跟你說shi...shi...謝謝! 呵!
Motorola耶
回覆刪除印象中是以製造美軍專用對講機起家的
美國朋友是旅遊專家呦
背包客用這個,真的很方便!
一齊行動不擔心走丟,
更不用擔心通話費的問題,讚啦
批A斯
旅行要平安,省錢拼快樂^^
對呀!
刪除但對講機只是再提醒大家而已,其實我們國內的登山客也都有在用,很方便!
而且除了不用耽心通話費的問題外,很多古跡的景點,手機還都沒有訊號,用這個的確很讚!
[我會用力平安回家的!]
笑到眼淚都流出來ㄌ...
回覆刪除我好想要那裡的沙罐紀念品....
大家高興我就高興囉~
刪除至於那個沙罐嘛~
我猜...許多海灘或沙漠國家都有才是,
以後你出國可以注意看看~
你很白目
回覆刪除ㄜ...謝...謝...
刪除但...就這樣而已嗎? ^_^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