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

[環遊世界]Walt Disney Concert Hall與其它札記--洛杉磯

***Day 106***

昨天朋友說這裡的海灘值得一遊,但想想台灣四面環海,沿岸的種類也非常多變,對於海灘實在興趣不大,於是今天就乾脆在市區閒逛,順便去看看朋友推薦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。


朋友家住在洛杉磯的市區中心(Downtown),在此搭公車不但方便,大多數的地方也都能到。


行經一家旅行社時,乍看之下發覺他們貼出來的機票價格還蠻吸引人的,例如洛杉磯來回香港的經濟艙只要1123美金,但換算成台幣約37059元仍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


上了公車,發覺當地的下車鈴仍是採用"拉"的方式,呵,已經很久沒這樣"拉鈴"了,真令人懷念啊~






在路人的指引下,我很快就抵達Walt Disney Concert Hall。這座音樂廳的設計師是Frank Owen Gehry,其提案來自於Walt Disney的遺孀Lillian Disney,最初由她捐出5000萬美金策劃興建。不過,由於工程花費大幅超出預期,因此後續又透過各界的捐獻才於2003年完工,總計花費27400萬美金,是洛杉磯有史以來造價最高的音樂廳。這座造形非常獨特的音樂廳,遠看像揉合成堆的鋼鐵片,拜現代建築科技所賜,工程師可以隨心所欲地將任何建築作變形,因而建造了這座造形迥異的音樂廳。




步入Walt Disney Concert Hall也發覺整棟建物如其外觀,自裡而外無一雷同,我逐層參觀後,除了佩服建築大師的睿智,更驚訝於其創意與巧思。



這座音樂廳不但平時開放民眾參觀,還有免費的語音導覽,只要押證件即可借用,這對身為背包客的我而言是最好不過的了!


這處表演場地雖然也是變形的曲體結構,但由於建造時便透過電腦模擬場內聲音傳遞情形,因此其迴音效果仍是一等一


這面牆上所列的名字皆為捐款者的姓名


Video







信步走到音樂廳外,映入眼簾的是藍帶花園(Blue Ribbon Garden),其中的噴泉也是為Lillian Disney設計的。



在此細看這座建築物可發覺眼前的不鏽鋼板還有光面、霧面之分,其實這也是個相當有趣的典故,當初這些鋼板原本皆為光面,但由於後來發覺它們猶如一面鏡子,當日照強烈時,陽光總會經由部分鋼板反射至周邊的建物及街道,因而造成附近居民空調費用爆增的情形。此外,街道經測量還可達到60℃以上的高溫,連經過的行人也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高溫,不但路旁的警告三角椎因而融化,即便是垃圾桶也曾發生自燃現象。由於引發諸多抱怨,因此當局才又將部分鋼板另行噴砂處理以避免同樣情事再度發生,於是這棟建物的鋼板便成了這副光面、霧面共存的有趣現象。


Video






下午回到J家,他正好在看法院審判的節目,我好奇跟著看了一下後發覺這類節目在美國似乎還蠻多的,令人玩味的是這些人互告的金額並不大,我看到的通常約在數百至一兩仟美金之間,不過是台幣大約數千至兩、三萬元不等。

「那些都是真的嗎?」我問。
「是的。所有人都是真的。」
「可是為了一點錢就互告,好像太嚴重了。」我說。
「那是個原則問題,美國人可以為了5美金而花20美金去告一個人。」J說。
「但去了那裡,被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個欠錢不還的壞蛋,而且只是小錢,很不值得耶。」我又說:「此外,把別人的事情透過電視播出來好嗎?」
「這種人就是要讓大家知道,也可以教育其他人那是不對的事。」他說。
我想了一下又說:「嗯…我想那應該也是對方欺騙很多次了,或是做了太過份的事情,才會被告吧?」
「沒錯,通常是這樣。」

呵,果然如我所料,提出告訴通常既花錢又花時間,若非對方行事過份,一般人是不會這麼做的。而且會有金錢往來者,通常關係也不會太差才對,只是這麼一告也等於是要和對方決裂了。老美的處事態度的確和中國人不同,他們通常據理力爭、是非一定要講明白,中國人則是一切以和為貴、吃虧就是佔便宜,兩者雖各有其優缺點,但我還是較崇尚中式的思想,畢竟公理自在人心,當事者也清楚誰是誰非,只是處理模式若能中西合壁,用另一種較和緩的方式處理的話,其結果應該會更圓融些吧!想到這裡,突然覺得台灣的「調解委員會」似乎還蠻能符合這樣的精神。

不過話說回來,每個節目都有各自的法官,而且這些法官也非泛泛之輩,因為他們不但要判得準,也一定得具備幽默感,尤其在進廣告前的預告片段也通常是最好笑的部分。的確,審判過程若不加點樂趣的話,會收看的觀眾恐怕只剩當事者的親友吧?看完這節目也不禁令我聯想到台灣的「分手擂台」,像這麼扯的節目收視率都不差了,這類法庭life show的節目應該也很合台灣觀眾的口味才是,說不定台灣很快就會有這種節目出現了,只是…如此兼具睿智與幽默感的法官可能會有點難找吧…

節目結束後,J也趁機拿出他學中文的書來和我進行語言交換,我們的方式是他拿著中文拼音讀本唸出中文句子,由我來翻譯成英文句子告訴他我所聽到的意思,整個過程彼此都有練習到對方的語言,蠻有趣的,而且最後他還幽默地跟我說:「嗯~你的『中文』很好。」意思是他說的中文我都聽得懂,呵,我當然幽他一默:「嗯~你的『英文』也很棒。」不過,由於他略懂中文,因此後來我們也討論了幾個一直困擾我的語言問題。

「為什麼英語的多數要加s或es啊?在句子中都已經加上數字了,我們就知道不只一個了,像中文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。」我問。
「……的確,這個問題也曾經有人提出來,我想…英語以後會變得更簡單才是。」他答道。
「此外,我們都在句子中表明是昨天或去年了,為何動詞還得加ed做變化呢?而且有些像go、went、gone的變化還不一樣,讓我學起來一直很困惑。」我又說。
「嗯…你說的也沒錯,美國人在說話的時候,偶爾也會犯這樣的錯,但這部分也有人提出,而且有些字也可以直接加ed了,我想應該以後也會漸漸改善吧。」他說。

的確,回想學習過程中,我也發現有幾個動詞的時態變化後來也可直接加ed了,語言本來就是種溝通的工具,當然愈簡單愈好。老實說,我並不是很喜歡英語,因為要背的字非常多,學了那麼多年還是破破的,我也常跟那些外國友人開玩笑說我就像在背千百個電話號碼一樣。但話說回來,中文更是難學,平、上、去、入這幾個音就足以讓老外頭大,若要他們學寫的話,每個字都像個圖,對他們而言肯定腦筋打結,尤其是若要學到能領略中文詩詞之美,那就更不是兩、三年就能達到的境界,因此若和要學中文的老外相較,以中文為母語的我似乎又幸福多了,至少英語比中文簡單許多。



不久,晚餐時刻也到了,我今天的晚餐是蛋炒飯,從這圖片可發覺我的廚藝似乎也愈來愈好了...呵!


後來發覺還有一點洋芋片,於是隨手將它倒在一起混著吃,沒想到味道還不差哩!



由於之後J有其他的事要忙,所以無法讓我多待幾天,於是便跟他借了網路線,除了依往例上沙發網站給朋友評價之外,也順便搜尋青年旅館。連上沙發網站之後發現S捎來了一個訊息:「嗨,你這幾天好嗎?……如果不介意有點擠的話,你可以隨時回來住哦!」呵,她們家現在已經夠熱鬧了,更何況還有兩條狗,想想實在不太好意思再增添朋友的麻煩,於是回信將我的想法告訴她,順便謝謝她的好意,反正不過幾個晚上,沒差這一些錢。

接著搜尋旅館時,印象中雖然知道九月在外國已近暑假尾聲,但沒想到美國人竟然這麼「準時」,幾家青年旅館的最後訂房日通常是9月15日,剛好也是我離美的最後一天,想想我若是再多待幾天的話,可能就非得改訂較貴的旅館了。訂好房之後也順便透過skype打電話跟老媽報平安,由於難得遇到會說中文的朋友,於是便力邀J和老媽對話,雖然只是簡單的兩三句話,但卻讓大家覺得非常有趣,和笨兒子通話之餘還能跟老外對話,我想也是老媽意想不到的事吧!

通話結束後,看電視正播放多年前紐約世貿大樓被飛機撞毀的影片時,原本還有點納悶為何現在播出的我,看了一下才想到原來今天正是9月11日。回想之前在台灣看到的通常只是一段新聞畫面,這次在事發國家看影片的感覺可說是更加濃烈,尤其在這數十分鐘的畫面當中,有許多地方我前不久才造訪,想想事發當時如果我也身在其中的話,勢必也將有如身在人間煉獄吧…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【BOOK】環遊世界,奇蹟之旅

*******以下是《環遊世界,奇蹟之旅》這本書的簡介******* 感謝名人推薦 小眼睛先生(背包客棧站長) 立犀內子(超人氣部落客) 江峰(民視交通台節目主持人) 李秀媛(金鐘獎最佳節目主持人) 快樂雲(超人氣旅遊作家) 飛小魚(超人氣部落客) 作者序──環遊世界,奇蹟之旅 ...